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分别经历了初期的纯软件阶段,中期的协同应用阶段,目前已进入“工业云”阶段。“工业云”阶段的产业特点是,不再是单一的软件,而是集成多种软件,并提供“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软件的产业链是:上游-以开发新软件产品的软硬件厂商,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以及中间件,硬件则是生产计算机设备的厂商;中游-包括从事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等领域的工业软件企业,还包括大量的提供信息管理以及嵌入式功能的软件企业;下游-则主要是具有典型应用场景的行业应用软件,如汽车制造、能源、航空航天、机械设备、电力行业等。
本报告通过PEST分析认为,我国的国产工业软件发展进入产业高速发展阶段。政策角度看,工业软件首次入选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标志着工业软件已成为我国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战略产业之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经济环境方面,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407亿元人民币,并保持了全球最高的增速;环境方面,则主要是中美博弈,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制裁,从产业安全角度看,这倒逼中国尽早实现国产软件的升级以及必须实现国产替代;最后从技术角度看,在我国新基建战略的实施下,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5G云计算等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软件更好更快地发展,工业软件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潜力巨大,2022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2407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12.26%。国产工业软件迎来投资风口。众多优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还有多家 IPO过会,以及积极筹备上市名单达到10多家。工业软件在二级市场踊跃表现,也带动一级市场的积极投资,根据PEDATA MAX统计数据,2018-2022年,软件开发行业融资案例数为4074例,总融资金额达2844.12亿人民币,案例平均融资金额为6981万人民币,其中工业软件企业的融资数据同样遥遥领先于其它智能制造行业的平均融资数据。
针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关注点,本报告梳理了具有独特技术,较好发展潜力的部分创业企业,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