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上午,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揭牌仪式暨中美私募股权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原董事长陈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所长王国刚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随后进入圆桌论坛环节。
圆桌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副院长肖星主持。黑石大中华区主席张利平,美国道富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柯杰瑞,华控基金董事长张扬,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作为圆桌论坛嘉宾参与讨论。围绕“中美PE投资新趋势”这一话题,各位嘉宾发表了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中美私募股权投资的环境差异与不同,并对新经济形势下的私募股权投资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

【合作、创新、突破】
中美PE投资新趋势圆桌论坛
主持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会计系主任、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副院长肖星
嘉宾:
*黑石大中华区主席张利平
*美国道富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柯杰瑞(Jerry Cristoforo)
*华控基金董事长张扬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正东
主持人肖星:今天在座的几位嘉宾都是这个行业非常有代表性的。清科在私募股权领域虽然是一家企业,但是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内的研究,积累了很多行业内的数据,同时也不断地发布行业内的一些研究成果,首先有请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先生来谈一谈,私募股权这个行业在中国目前的发展态势。
倪正东:中国的股权投资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过去这二十年,中国的股权投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一个非常小的行业变成了特别大的行业。中国的股权投资总额达到4万亿,投资企业数量多达4万个,目前发展速度迅猛,仅2017年投资金额就达到了1.2万亿。现在全球的股权投资规模大约是5万亿美元,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我们还需看到,中国的股权投资占中国GDP的1.5%,而美国的占比是3.5%,这说明中国的股权投资还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可以说,股权投资已经成为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目前中国跟美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债务基金方面。此外,中国跟美国量级相差比较大的是天使投资,天使投资有两种,一种是机构化的早期投资,一种是个人天使投资人。目前来看,中国目前的个人天使投资人非常少,与美国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从行业来说,目前中国股权投资机构达到上万家,从业人员约二十万人左右。以前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专业性很强,现在中国到处都是股权投资,并且成年轻化态势,现在已经有00后成为了基金创始合伙人,也做投资,而且做得不错。好的方面是大量的钱都到实体经济中来,不好的方面,就像是蝗虫到处啃,到处是竞争。所以,这个行业还是需要引导和梳理。
最后说一点,随着股权投资行业的资本越来越密集,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行业里面的基金规模开始成百倍的增长,风狂浪大,这是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主持人肖星:倪总从博士阶段就开始创业,因此他会关注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让大家很生动地看到私募行业这几年的高速增长。近年来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繁荣和热闹的场面,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下面有请华控基金的张扬总。华控基金是一个完全本土成长起来的基金公司,张总也是一个非常有学者情怀的企业家,我相信张总对这个行业肯定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我们就请张总接着再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现在的现状。
张扬:在中国做投资面临两大挑战

华控基金是伴随着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本土成长起来的公司。2007年被称作是私募股权投资的元年,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华控作为本土机构,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同时也经历着这个行业的变化。在中国做投资,会面对着两大挑战。
一个是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所谓的投资环境,包括经济的波动性、行业的周期性、管制政策的推进。前两点对一个机构来说是能力的挑战,需要通过各种工具把这种波动性、周期性屏蔽掉,但是有一个比较困扰的是监管政策的延续性。尤其是对股权投资机构来讲,政策的变化会对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不断地把神经绷紧,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二是行业的不规范性。过去的十年,股权投资行业极其不规范,形成了鱼龙混杂的局面。我们需要经常面临因监管机构对市场和投资者的治理所带来的管理层面的问题。希望出现像清华大学私募股权研究院这样一个学术机构,或者独立第三方的研究机构,能够去为这个市场的规范化助力,并且能够给予市场上合规的机构做一个公开客观的评价和评级体系,使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甄别。
主持人肖星:谢谢张扬总的分享。我们经常批评说中国的投资人短视,但是今天听了张总的分享,我们知道短视的背后存在着诸多制度因素的影响。张总作为在这个行业里超过十年的从业者,给出了一些切实的建议。
经常说美国的昨天可能是我们的今天,当然我们知道其实现在中国也有很多独特的东西,但是借鉴国外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看清楚中国的未来会很有帮助。黑石集团是全球最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张利平先生作为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横跨中美两个市场,对这两个市场有很多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接下来请张先生谈谈他对中美这两个市场的观察和对比。
张利平:中美私募的九大不同

中国在发展金融、资本和投资市场的角度来说,是速度最快,也是最接近美国的国家,因为我从事金融这个行业将近三十年,也面临很多的变化:两个国家的变化。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分享一下,中国和美国目前私募股权市场的对比。
第一,交易形式。目前美国的私募大部分是以控股为主,中国的私募市场以小股投资形式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但是我们认为近一两年以来,中国也是往控股方向在走,而且有更多的控股的目标交易对象出来。
第二,项目来源。美国市场的私募项目来源大部分由投行来提供,中国的私募项目来源大部分是依赖私募基金本身的团队去寻找。这就要求中国私募股权的从业人员要很早期地和目标公司进行对接,来寻找好的项目;美国有专业机构提供风险评估,相对来说项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更高一些。
第三,美国大部分的私募项目都是通过招标,架构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公正性更大一些。目前中国小部分是通过招标,大部分是通过协商、谈判来进行的,所以在中国搞私募股权投资人关系很重要,早期的介入也比较重要。
第四,审慎调查。美国的私募基金会得到很多法律和财务的支持、投行的支持、律师事务所意见的支持。目前中国来说,要求中国的基金从业人员更多地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自己做判断,挑战比较大。
第五,交易融资。在美国,私募股权做股权投资有很多的融资渠道,但是目前中国的投资角度来说,银行的支持是不够的,银行是不贷款的,债务的杠杆比例很小。
第六,结构方面。美国的私募投资大大利用了税收有效避税,大部分的美国私募基金都是在海外,利用海外的注册资金注册,在国内都是在国内内地注册比较多,避不了税。
第七,目标公司的管理。一般来说,美国的私募股权比较喜欢控股,私募基金有很大的权利来改变他的管理层,但是国内大部分基金很被动,目标公司本身的大股东权利很大,所以在管理角度来说,基金的贡献就很小。
第八,退出。美国的私募退出大部分以转让为主,目前国内基本上是以IPO为主,当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很好、IPO市场不怎么好的情况下,中国的股权基金也逐渐通过转让退出。
第九,关于基金的投资。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最大的来源是来自退休基金、养老基金。中国缺乏机构投资人,很多是自己的钱,体量比较小,要求的期限比较短。如果说是退休基金进来,期限的时间便可以拉长,这样给私募基金有更长的时间去展示投资回报,为基金的投资人带来更高的回报。
主持人肖星:美国主要是控股,心态不一样,而且有能力做更好的投后管理;此外项目来源也不一样,导致对我们从业者的知识结构需求也不太一样。张利平先生的发言还告诉我们的从业者应该在哪些方面完善知识结构,这可能是中国私募股权发展的未来方向。
刚才这几位嘉宾从中国的现状和中美的对比情况谈了他们的看法,那么我们今天另外一个来宾是美国道富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柯杰瑞先生。道富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为基金公司提供服务,我们现在就请柯先生给我们分享一下他的观点。
柯杰瑞:加强金融监管是大趋势

过去的三十多年,我可以说是一个私募股权的观察员,我亲身经历了私募股权从年轻阶段、发展阶段到现在成熟的阶段。私募股权市场有两个根本的目标:一个是创造就业机会,一个是丰富资本市场。原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电影,叫做《别人的钱》,讲述了一个私募股权公司如何成长为一个巨型公司的故事。电影里公司创始人将钱从公司挪走,从而导致很多美国人失去了工作,这里体现出的就是债务驱动会产生诸多短期事件的发生。
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在加强金融监管。道富集团致力于为各基金提供合规方面的服务,集团在杭州有三千个年轻人,其中有八百个人是为私募股权投资这个行业提供服务。我也很高兴作为一个观察者,看到金融监管后,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逐渐发展起来。
主持人肖星: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合作、创新、突破”,“合作”其实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中美的合作,另外一方面也包括行业之间跨界的合作,不光是私募股权这个行业,也包括私募股权上游的资金的提供方,还有下游投资的企业,大家共同合作发展。
接下来是创新,只有创新才会有后面的突破,刚才我们说到这个行业现在虽然增长很快,但是有很多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我们来突破。我想最后请几位嘉宾每人对创新和突破讲一些自己的感受,为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点出一个觉得最重要的方向。
张扬:中国的PE机构在中国的产业升级当中,资本供给方是最薄弱的环节,要把这个环节关联上,这是行业最大的突破。
柯杰瑞:我觉得关于中国的PE,中国应该一步一步往前走。
张利平:要记住在突破、创新的时候注重制度,守住底线;我们要向全世界最好的标准学习,并且用最好的标准来做我们的事情。
倪正东:继续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向全球好的经验学习。作为一个从业者,还是要保持好奇心,因为私募股权行业最大的不变是变化。
主持人肖星:感谢刚才几位嘉宾的寄语,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推动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式,中国人多,年轻人多,而且我们又这么有活力,我相信这个行业在中国应该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