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由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与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联合推出的PE产投领袖项目成功举办宏观经济与产业投资论坛。本次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产业·投资”为题,对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做了探讨,并对今年全新升级的PE产投领袖项目做了介绍。论坛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鸿海讲席教授魏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李纪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PE产投领袖项目学术主任肖星;首钢基金副总经理、产业投资合伙人张建勋;小米集团战略投资部管理合伙人李建滨;高瓴资本合伙人曹伟以及百余位来自跨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高管、金融机构投资人参加此次论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李纪珍在主持开场中对到场嘉宾与观众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李纪珍教授谈到,虽然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了包括投资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根据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报告显示,2019年北京的VC总额处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旧金山-圣何塞都市圈非常接近。PE总额同样是全球第二,但只有旧金山-圣何塞区域的一半。中国PE的发展未来可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PE产投领袖项目学术主任肖星对PE产投领袖项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项目特色和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肖星教授谈到,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需要进入产业领域,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借助资金和技术,而金融机构在硬科技时代的投资既需要产业知识,也需要产业资源。在企业转型升级时代,希望通过PE产投领袖项目,搭建一个平台,把产业界,知识界和金融界链接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更有效的产业投资,让资本来助力实体发展。项目旨在培养懂投资的企业家和懂产业的投资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鸿海讲席教授魏杰发表了题为“中美关系剧变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的主旨演讲。魏杰教授表示,后疫情时代中国产业投资发展可以从国家与企业两个层面分析。从国家产业投资发展战略来看国家应该努力推进技术创新补足国家发展短板;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投资方向应重点关注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现代制造业以及服务业。
圆桌对话以 “双循环下的产业投资”为题,由肖星教授主持。魏杰教授对双循环经济做了清晰而深刻的解读。首钢基金张建勋对百年首钢转型升级中产业投资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赛道布局进行分享,并呼吁政府的投资基金在双循环格局下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带来启示。小米集团李建滨谈了小米通过对生态链的投资、产业资源的共享,对产业上下游和合作伙伴进行赋能,分享了另一种典型的产业投资模式。高瓴资本曹伟在对话中谈到,高瓴是一家投资集团,但在公司内部一直视自己为一家创业公司,也是产业公司。高瓴对投资的理解与产业投资有很多相关性,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为企业赋能,帮助企业补足短板,并且长期陪伴。在当前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下,高瓴一直坚持投资的主题就是创新。
本次论坛活动在首钢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在首钢侨梦苑举办,并通过央视频、新华社瞭望东方、新浪财经、搜狐财经、网易财经、和讯网、清华经管官网微博等媒体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让更多关注PE产投领袖项目和产业投资的朋友共享思想的盛宴。
PE产投领袖项目是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聚合双方资源优势,倾力打造。课程邀请清华大学资深教授、监管部门专家、一线投资人授课,深入探讨当下中国的产业投资模式。项目内容涵盖宏观经济金融格局、产业链投资生态、各类基金运作模式、重点产业领域投资逻辑以及退出策略。海外模块课程将走入全球金融中心,探索国际投资前沿。
PE产投领袖项目将助力企业家把握时代赋予的新机遇,掌握资本推动企业升级的新路径,依托自身深厚的行业资源与经验,建立开阔的战略视野与思路,跻身于新一代产业与投资的领袖之列。